鲁安怀认为,开发利用太空资源不仅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秉性,更是人类解决地球资源日趋枯竭困境,改善和扩大生存空间与环境的必然选择。
据了解,美国NASA机构已确定,在以地球为中心的方圆5000万公里范围内,大约存在着15000多颗大小不一的小行星,这些小行星中大多数都富含金、银、铁、镍、铜等多种金属元素,甚至有小行星其金属元素含量远高于地球。
NASA表示,仅目前锁定的太空岩石中的资源总价值,就相当于地球上每人可平摊到750亿英镑(约为1000亿美元)。这种观点侧面印证了上述鲁安怀的设想。
高盛集团曾预言,在未来的若干年内第一个万亿富翁可能会诞生于太空采矿行业。太空采矿如此有「钱景」,必然带来有远见之人的抢夺。
据记者了解,目前美国深空工业公司、行星资源公司、月球快递公司与比格罗航天公司等,在太空资源开采方面已拥有关键技术能力、明确实施计划与初步实践。前两家公司专注小行星采矿,后两家致力于月球自然资源开采。
2015年11月2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该法案的最大亮点是取消对太空创业公司的限制,以及赋予了太空采矿的合法性。2017年世界上采矿方面研究实力最强的机构之一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更是开设了一门高大上的新专业——太空采矿专业,太空采矿「从娃娃抓起」。
太空采矿专业主要研究太空中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太空采矿不同地球采矿,涉及到的学科门类非常庞大,包含着:航空航天学、地质学、矿物学、采矿学、材料学、遥感学、机器人学等众多学科。
原国土资源部的「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了「三深一土」战略,其中「深空」战略也备受瞩目。
但如果我国「深空」战略仍然沿袭郑和的航海理念,志在太空「留脚印、插国旗」,而不以掌握核心技术来发展科技、经济、国防等为目的,势必要丧失开发“深空”矿物资源的历史机遇,给国家和民族未来带来无限损失与遗憾。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9年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小行星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虽然前景可期,但要从理论和技术上取得发展,需数代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取得一系列颠覆性创新基础研究成果。
鲁安怀表示,作为孕育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空间矿物资源开发利用领域,对所有国家都提供了机遇,对所有国家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只有造就和凝聚了一大批这一领域的人才,才能够占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制高点,掌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权,发挥先发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把小行星矿物资源开发利用纳入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大局中统筹考虑,坚持为国家战略目标服务,培养工程实践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积极应对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势在必行,迫在眉睫。